“肠癌晚期伴肝转移、急性肠梗阻伴脓毒血症、结肠穿孔……急诊手术,先救命!”2025年2月10日,上海四一一医院收治了一位年逾六旬的危重病人。面对凶险复杂的病情,四一一医院医护人员全力以赴,经过两次手术治疗,患者最终转危为安。康复出院后,他满怀感激地为医院普外科团队送来三面锦旗,每一面锦旗都诉说着一段动人的故事。
第一面锦旗敬:“悬壶济世 仁心劭德”
2月10日下午,这位老人因“腹胀腹痛3天加重1天”被收入四一一院普外科,他自己说已经停止排气排便多日。紧急检查显示: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、急性肠梗阻、结肠穿孔、急性腹膜炎、胆囊炎和出血性痔疮等多种疾病。贺敬虎博士立即急诊手术,在肠镜下植入支架,迅速解除了让老人“痛不欲生”的肠梗阻,不适症状大为缓解,并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为解决腹腔感染,团队在病人情况稳定后进行了腹腔穿刺引流,并留置两根穿刺管持续冲洗。更重要的是,晚期肿瘤的威胁依然存在。贺敬虎博与老人及家属充分沟通,如不将肿瘤切除,梗阻还会发生,而且预后极差,甚至会威胁生命。
展开剩余67%2月25日,薛绪潮教授指导,贺敬虎博士主刀为病人进行“肠癌切除远端封闭+乙状结肠造口术”。术后老人病情逐步好转,于3月8日出院。
4月21日,老人因在家一次性饮食过多,腹胀腹痛不缓解,造口停止排气排便,再次入院。贺敬虎博士耐心安慰老人,这是肠梗阻术后常见并发症,劝他不要过分担心。鉴于老人既往手术史和化疗史,他们制定了更为谨慎的治疗方案:在严格禁食、抗感染、补液支持基础上,通过造口留置导尿管并注射、口服石蜡油等措施软化通便。经4天悉心治疗,老人恢复肠道功能,顺利康复出院。
第二面锦旗赠:“白衣天使 巧手仁心”
赠送给护士的这面锦旗让普外科护士长刘文静很感动:“这位老先生住院期间,积极配合治疗,依从性高、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信任和支持。”这份在危难时刻建立起的信任,源于护理团队专业与温情交织的守护。
老人入院时被剧烈的腹胀腹痛折磨,护士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第一时间实施胃肠减压,迅速缓解病人痛苦;围手术期,精准执行医嘱,从抗感染、生命体征监测到营养支持,为手术成功和术后恢复打了下坚实基础;面对老人因造口产生的焦虑与不适,护士们倾注了加倍的耐心与时间,安慰鼓励老人坦然面对,详细讲解造口护理知识,手把手教会家属更换和护理造口袋的细节技巧。正是这份入微的关怀,极大地纾解了老人的身心重负。
尤其令老人及其家属印象深刻的是刘文静护士长的暖心疏导:“造口是治疗中留下的一个印记,但它更是生命的通道。只要你对它好,它也会对你好。”这句话如春风化雨,抚平了老人内心的褶皱。
第三面锦旗感:“纾解隐痛 守护尊严”
除了肿瘤和梗阻,严重的混合痔同样折磨得老人苦不堪言。手术前,每一次排便都如同酷刑——脱出如成人拳头般大小的“血团”,伴有严重水肿、出血和糜烂,便后须极其小心地用手还纳。
普外科护工张阿姨承担起了这项既繁重、又需极致耐心与技巧的特殊护理任务。“患者有时排便频繁,一天要处理6到8次。”张阿姨回忆道,“每次还纳都小心翼翼,因为痔核体积巨大、水肿出血严重,一次就需要将近30分钟,病人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。”张阿姨首先关心的是病人的痛苦,一点也不在意自己帮助病人还纳直肠时的辛苦和不适。
老人两次住院期间,张阿姨不辞辛劳,无论白天黑夜,随叫随到。她动作轻柔娴熟,每一次操作都尽力减轻老人的痛苦。这份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关怀,深深温暖了老人和家属的心,让他们铭记这份在病痛中的恩情。
来源:新民晚报 作者:左妍
发布于:上海市创通网-股票实盘配资-网上配资公司-武汉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