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叶国际集团2025年9月30日至10月6日进行招股,预期股份将于2025年10月10日开始在联交所买卖,目前已结束认购。
金叶国际此次计划发售1亿股H股,公开发售占10%,每股招股价介乎0.45元至0.65元,集资4500万至6500万元,每手5000股,入场费3282.77元;也就说,公开发售部分仅仅预期为670万元,令人意外的是, 截至10月6日中午,金叶国际已获券商借出587亿元孖展,也就是认购资金已达587亿元,超购金额达到令人瞠目的9000多倍!刷新的港股有史以来的超购纪录!
金叶国际规模并不大,这家扎根香港的老牌承建商,近二十年间,就像一位勤恳的工匠,默默完成了超过2000个机电工程项目。在2024/25财年,公司营收1.54亿港元,利润1407万港元,属于规模不大相对稳健的公司。
但为何这么小的一个公司怎么会引来超五百亿的认购资金呢?
展开剩余63%这场认购狂欢的真正推手,是港股市场独特的打新机制在发挥作用。在港股市场,券商提供的“孖展”融资让投资者能够以小博大,用少量本金撬动十倍甚至百倍的资金参与认购。
“孖展”是粤语中对 保证金贷款(Margin Loan) 的俗称,即投资者向券商借钱来认购新股,只需缴纳一部分资金(通常是认购金额的一部分,如10%),剩余部分由券商垫付,从而放大认购能力。
更深层次看,这场资本狂欢的底层原因还是市场资金的资产荒困境。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,大量资金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投资标的。一旦出现像金叶国际这样基本面尚可、风险可控的新股,资金便会如潮水般涌入。这种景象恰似沙漠中的旅人见到绿洲,即便只是海市蜃楼也值得奋力一搏。
创业板上市的特质更给这场狂热添了一把火。与主板相比,创业板的上市门槛较低,股份流通量较小,这种特性使得股票上市后更容易出现价格波动。对投资者而言,波动意味着机会,即便中签率可能低至万分之几,但只要中签,就可能获得可观的上市溢价。
从投资者心理来看,这场游戏已经演变为一场“害怕错过”的集体焦虑。当看到9000倍这个惊人数字时,即便最理性的投资者也会心生犹豫:万一这真的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呢?这种情绪在社交媒体时代被快速放大,形成了一种自我强化的投机循环。
然而,狂热背后往往隐藏着风险。金叶国际在招股书中明确提示,由于上市开支的影响,新财年利润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。更何况,如此高的超购倍数意味着中签率将极低,绝大多数参与认购的资金都将空手而归。而这些资金付出着冻结期间机会成本,以及融资认购所产生的实打实的利息支出成本。
发布于:广东省创通网-股票实盘配资-网上配资公司-武汉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