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之时健身场馆内人员格外众多,运动之际大汗淋漓且肌肉会有疼痛感,还常被视作健康之象征,然而可曾察觉:越是运动越发感觉疲累?爬楼梯时气喘吁吁,面色发黄,月经量亦变少?此绝非随意而言,大多时候夏季运动与养生呈相反趋向。
一、运动健康:传统养生看关键误区
要想身体健康,就得让体内维持平衡顺畅,《内经》里头就讲过:“要是太操劳,那就把全身精气神给耗光了”。要是长时间干活,可不只是伤筋骨,还会把身体里的元气给消耗掉。
当气温突破32℃时进行大量运动,人体核心体温将在11.3分钟内升至38.5℃临界点(上海体育热应激实验室数据),此时细胞内AMPK能量感应通路关闭,线粒体自噬程序转向不可逆的细胞凋亡。这正是《Nature Metabolis》2024年6月刊揭示的“越练越虚”本质——过度运动者血清中细胞凋亡标记物caspase-3浓度高达静息状态的6.8倍。
盛夏的时候天气特别闷热,就好像待在蒸笼里一样,人很容易出汗,要是在这个时候硬要让肌肉使力,气血就会跑到四肢和身体表面去,这样一来心脏和大脑得到的血液就不够了,元气也会跟着汗水一起跑掉,血液也会被大量消耗掉,运动完之后出现心慌、气短的情况,那就是身体过度消耗导致的。
展开剩余72%天气很热的时候,让人觉得心烦,如果人稍微活动一下就出汗还特别多,那不仅会消耗体表阳气,还会把体内阴液也给消耗掉。这样就会出现手脚冰凉、头晕、月经量变少、脸色发黄这些情况,都进入到“越练越虚”的状态。
二、三伏运动的三大养生坑
1、光拼强度伤肝血扰心神
要是过分追求肌肉线条,就会把身体基本能量消耗太多,弄得外表看着特别壮实,可是里头却是虚弱状态。这种情况很容易引发虚火旺盛以及烦躁之类问题。肝脏有储存血液以及主导筋脉、让人心情平静安稳的作用,不过过量锻炼会消耗血液,对筋脉健康有影响,让经络变得紧绷,甚至可能引起难以入睡和心里烦躁等不适症状。
2、练后贪寒凉
出汗出得比较多的时候,毛孔就会张开用来散热,要是这时候马上进到空调房或者一下子猛喝大量冰水,遇上下雨这种风寒一块来的情况,湿气就比较容易进到身体里头。《胃肠病学杂志》指出,快速摄入>500ml 4℃冰水可使胃内温度骤降超过10℃,引发血管收缩痉挛。要是症状轻,会引发抽搐,要是严重些,就会堵住经络,叫人全身都疼的厉害。
3、忽视自身体质
2024年6月《冷热应激运动损伤报告》里写,运动后立即进入22℃空调房,肌肉抽搐发生率37.5%(常温组8.1%),肌纤维撕裂风险上升2.8倍(MRI影像学证据)。气血不足,人就容易觉着累,呼吸也短,还老是出汗,面色也不太好,说话声音还小,像这种情况要是硬跟着别人去练重器械,那就会伤到脾胃中焦,一活动就喘气,吃不下饭,这就是个提醒。
三、养生关键:温和滋养,动静平衡
要健康就得让筋骨活动像水流一样顺畅柔和,而且要守住体内元气,做到动中保根。
排汗是挺正常的事,木子首先建议八段锦、散步、以及较为舒缓的瑜伽这些锻炼方式。动作要顺畅,呼吸要均匀且悠长,拉伸筋骨时不要急躁,后背稍有温热即可,不要练到气喘吁吁,锻炼完感觉神清气爽,不觉得疲惫,这样才算达到效果。
练对时间:
早7到9点阳气升发,适合柔和导引助舒展
傍晚7点前后助阳气收敛、气血归位
晚9点后宜静养藏神休整,忌强动扰眠
调理小方:
练后累,脸白,喝四红粥,赤小豆、红皮花生、去核红枣、大米,红糖调粥,滋养脾胃生血
晨起提神,喝元气饮,黄芪、老姜煮水,加去核灰枣,小火煨15分,温中鼓气缓疲劳
心慌揉内关穴,拇指轻揉3-5分钟,宽胸神安。
胃胀灸足三里穴,艾条温灸10-15分钟,调脾胃助消化。
夏日养生重点在于顺应季节特点调整自身,以使自身更好地与环境协调,此时不应进行剧烈运动,否则大量出汗会消耗元气与精力;应多选择温和轻柔的锻炼方式,留意身体状态的变化,再配合调理脾胃等,便能轻松平稳度过夏天。尤其要留意三伏天的运动准则:活动量应如缓缓流动的水般始终保持轻缓,如此方能达到“流水不腐”的效果发挥良好的保健作用。
发布于:湖北省创通网-股票实盘配资-网上配资公司-武汉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