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讲真,看完王艺迪在蒙彼利埃这场决赛,我摸了摸自己的心脏,还好,还在跳。
最后那一分球落地,镜头死死地怼着王艺迪的脸,那姑娘的嘴抿成了一条线,浑身的劲儿都像是在跟胸口那口快要喷出来的气较劲。
赢了是赢了,可这过程,哪是打乒乓球,分明是极限求生。
就这么一个冠军,像鱼刺一样,卡在喉咙里,吐出来一瞧,上面挂着一堆让人脑仁疼的事儿。
你都想象不到决赛的场面有多诡异。
对面的德国姐们儿萨宾·温特,手里那块拍子跟会使妖术似的。
她反手那块防弧胶皮打出来的球,完全不讲物理,飘飘悠悠,晃晃荡荡,就是不带旋转。
你这边憋足了劲儿想跟她拼个你死我活,结果一板子抡过去,像是打在了一团湿棉花上,那滋味,能把人活活憋出内伤。
王艺迪开场就被这“魔法攻击”干了个0比2。
换个人,可能当场就怀疑人生,开始算回家的机票了。
可她呢?
就杵在那儿,揉着手腕,一脸“我就不信这个邪”的表情。
她没想着变什么奇招,就是用最笨、最硬的办法——用更强的旋转,更刁钻的落点,硬生生把这道无解的题,一分一分地往回算。
决胜局还一度4:7落后,我当时就差把电视关了,心想得,国乒女单最后一根独苗也要交代了。
谁能想到,她硬是给掰了回来。
这种胜利,说白了,就是拿命填出来的,技术都排在第二位。
这时候你心里肯定犯嘀咕,怎么就剩她一根独苗了?
队里其他人呢?
陈幸同她们,怎么“一轮游”就没了?
这就把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给掀开了:现在的国乒女队,要是把孙颖莎、王曼昱这两门“意大利炮”给撤了,那所谓的“集团优势”,就跟纸老虎似的,一戳就破。
世界排名是挺好看,前四占了好几个,可人家外国人根本不看这个,揣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兵器就上来了,上来就是干。
排行榜这东西,糊弄外行还行,到了赛场上,什么都不是。
再把镜头摇到隔壁,韩国队那边更是演了一出黑色幽默。
这次他们本来形势一片大好,男单女单三员大将齐刷刷杀进半决赛,眼看就要胜利会师,内部消化冠亚军了。
结果呢?
一天之内,团灭。
而且是一个比一个惨,整整齐齐地被送回了家。
尤其是最被看好的申裕斌,让温特的“怪球”给缠得根本不会打球了。
有时候就是这样,打败你的不是对手有多猛,而是你根本没见过人家这套拳法,一身的内力,愣是不知道该往哪儿使。
聊到这儿,咱男队的“欧洲魔咒”就绕不开了。
要是说女队是“独苗求生”,那男队这次就是“集体梦游”。
首轮就全军覆没,决赛场上站着的是瑞典人和日本人,跟咱半毛钱关系没有。
这已经不是“水土不服”四个字能解释的了。
王励勤之前就说过,男队现在挑战大,年轻人得赶紧顶上来。
这话听着客气,实际上就是说:我们后备力量有断层的风险。
咱们的球员在亚洲圈子里打得风生水起,怎么一到欧洲这片场子,就集体哑火了呢?
这背后,恐怕不是一两句“新老交替”就能糊弄过去的。
当然,还有一个不能说的秘密,就是全运会。
孙颖莎、王曼昱她们为什么没来?
很简单,家里还有更重要的事儿。
对于体制内的运动员来说,四年一届的全运会,那分量和利益牵扯,有时候比世界冠军还实在。
所以国乒的算盘打得很精,派二线阵容来欧洲“以赛代练”,赢了血赚,输了……就当是交学费了。
这是一种策略,但也是一种无奈。
说明我们的板凳深度,还没到能让人高枕无忧的地步。
所以你看,王艺迪这个冠军,拿到手里沉甸甸的。
它更像是一记警钟,而不是凯歌。
它让我们看到,在绝境里,我们依然有人能把灯点亮。
但也照见了,这片灯火之外,还有大片的黑暗和未知。
它提醒我们,躺在功劳簿上睡觉的时代早就过去了,全世界都在研究你怎么把你从王座上拽下来。
这个冠军,赢的实在是太“难看”了,但也正是这份难看,才让它变得无比珍贵。
它告诉所有人,当技术和战术都不再灵光的时候,我们还有人在用最原始的意志力去战斗。
接下来,怎么把这份“一个人的意志”,变成整个团队的从容,这道题,可比决赛场上任何一分都难解。
创通网-股票实盘配资-网上配资公司-武汉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