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每次上厕所都像经历一场‘酷刑’,一用力就感觉肛门被刀割一样疼,结束后还得疼好一阵子,甚至不敢坐下……” 生活中,不少人曾被这样的尴尬与痛苦困扰,却因难以启齿而拖延就医。潍坊鸢飞肛肠外科医院的专家指出,这种 “排便刀割痛” 并非小问题,很可能是肛裂发出的 “健康警报”,若忽视不治,不仅会加重疼痛,还可能发慢性肛裂、肛周脓肿等并发症。
一、先认清:肛裂的 “典型信号”,别和痔疮混淆
很多人会把肛裂和痔疮混淆,其实二者的疼痛特点有明显区别。潍坊鸢飞肛肠外科医院的肛肠诊疗团队解释,肛裂的疼痛呈 “周期性发作”—— 排便时,干燥的粪便撕裂肛门周围皮肤,会瞬间引发剧烈的 “刀割样” 或 “烧灼样” 疼痛,这种疼痛可能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;排便后疼痛会暂时缓解,但随后肛门括约肌因刺激出现痉挛,又会再次引发剧烈疼痛,甚至持续半天以上,形成 “排便痛 - 缓解 - 痉挛痛” 的循环。
除了疼痛,肛裂还常伴随另外两个信号:一是便血,通常是排便后卫生纸沾有少量鲜血,或粪便表面带血,颜色鲜红,不会与粪便混合(这一点与痔疮出血类似,但疼痛特点截然不同);二是肛门瘙痒,裂口处的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,会导致局部潮湿、瘙痒,若反复抓挠还可能引发皮肤炎症。
展开剩余68%二、揪出根源:哪些人容易被肛裂 “盯上”?
潍坊鸢飞肛肠外科医院专家表示,肛裂的发生与 “肛门皮肤承受的压力超过耐受限度” 密切相关,以下几类人群是高发群体:
长期便秘者:这是最常见的诱因。长期久坐、膳食纤维摄入不足、饮水少等习惯,会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,变得干燥坚硬。排便时用力过猛,干燥的粪便会直接撕裂肛门皮肤,形成裂口。引腹泻频繁者:频繁腹泻会使肛门周围皮肤反复受到粪便刺激和摩擦,导致皮肤屏障受损,容易引发炎症和裂口。尤其是肠道感染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,需特别注意。 产后女性:女性分娩时,肛门括约肌会因过度扩张而松弛,产后若饮食不当(如过度进补、膳食纤维不足)或排便用力,很容易诱发肛裂。 久坐久站人群:办公室职员、司机、售货员等人群,长期保持同一姿势,会导致肛周血液循环不畅,肛门皮肤抵抗力下降,增加肛裂风险。三、科学应对:出现肛裂,别慌!这样处理更有效
“很多人出现肛裂后,会因为害怕疼痛而刻意减少排便,结果导致粪便更干燥,形成‘便秘 - 肛裂 - 更便秘’的恶性循环。” 潍坊鸢飞肛肠外科医院专家强调,出现肛裂症状后,正确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:
及时就医,明确诊断:首先要到正规医院的肛肠专科就诊,通过肛门指检、肛门镜等检查,排除痔疮、肛周脓肿、甚至肠道肿瘤等其他疾病,明确肛裂的严重程度(分为急性肛裂和慢性肛裂)。 调整饮食,改善排便:这是缓解肛裂的基础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(如芹菜、菠菜、苹果、香蕉、燕麦等),每天饮水 1500-2000 毫升,保持粪便柔软湿润,避免干燥坚硬的粪便再次刺激裂口。同时,避免辛辣、油炸等刺激性食物,减少对肛周皮肤的刺激。 温水坐浴,缓解疼痛:每天用 40℃左右的温水坐浴 10-15 分钟,每天 2-3 次(排便后可额外增加一次)。温水能促进肛周血液循环,放松肛门括约肌,缓解疼痛和炎症,帮助裂口愈合。 遵医嘱用药,促进愈合:急性肛裂(发病时间短、裂口新鲜)通常无需手术,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痔疮膏、硝酸甘油软膏等药物,可起到消炎、止痛、促进裂口愈合的作用。若肛裂持续超过 8 周,发展为慢性肛裂(裂口周围形成瘢痕、伴有肛乳头肥大或前哨痔),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(如肛裂切除术、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),才能彻底解决问题。四、提前预防:做好这 4 点,远离肛裂困扰
潍坊鸢飞肛肠外科医院专家提醒,肛裂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,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 4 点,能有效降低肛裂风险:
养成规律排便习惯:每天固定时间排便(如晨起或餐后),避免久蹲厕所(每次不超过 5 分钟),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,更不要在厕所里看手机、看书。 保持肛周清洁干燥:排便后用柔软的卫生纸轻轻擦拭,避免用力摩擦;日常穿宽松、透气的棉质内裤,勤换洗,防止肛周皮肤潮湿滋生细菌。 适当运动,促进循环:每周坚持 3-4 次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),每次 30 分钟左右,能促进肠道蠕动,改善肛周血液循环,预防便秘和肛裂。 定期检查,早发现早处理:若出现排便疼痛、便血等不适,不要因害羞而拖延,及时到医院就诊,早期干预能避免病情加重,减少痛苦。潍坊鸢飞肛肠外科医院始终专注于肛肠疾病的诊疗与科普,提醒大家:肛裂虽常见,但绝非 “小毛病”。一旦出现 “排便刀割痛” 等症状,一定要重视起来,及时就医、科学处理,才能早日摆脱疼痛困扰,守护肛周健康。
发布于:山东省创通网-股票实盘配资-网上配资公司-武汉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